PART 01
亚马逊“Prime Big Deal Days”启动!
美国电商巨头亚马逊(AMZN.US)于10月7日正式启动为期两天的“Prime Big Deal Days”大型促销活动,被视为今年假日购物季的提前开场。
亚马逊于2022年首次推出10月Prime Deal Days活动,作为Prime会员专属的秋季促销,已逐渐成为公司年度销售活动的重要一环,被视为7月“Prime Day”的秋季版。
该活动旨在通过提前开启折扣季,为亚马逊及其合作伙伴在黑色星期五前抢占消费热潮,同时让Prime会员提前享受热门品类的低价优惠。
👉公司表示:
Prime会员将在活动中享受多品牌深度折扣,涵盖玩具、电子产品、家居用品与服饰等多个热门品类。
此次Prime Big Deal Days的折扣范围广泛,根据早期折扣信息,部分商品折扣幅度高达40%-50%。
科技产品是此次大促的重点品类:
亚马逊为旗下设备如Echo、Fire TV、Kindle、Ring和Blink等提供了大幅折扣。音频设备品牌如Sonos、Marshall和索尼,以及智能家居产品如Philips Hue也参与促销。
家居和厨房用品方面:
Le Creuset、Ninja等高端厨具品牌都有深度折扣。家居清洁产品如Vax和Vileda,以及Seasonal家居用品如Silentnight和Yankee Candle也是推广重点。
时尚品类包括:
时尚品类包括Under Armour、Puma等运动品牌,以及Swarovski、Hugo Boss和Lacoste等配饰和服装品牌。鞋类品牌如Kipling、Clarks和Crocs也提供了相应优惠。
具体明星产品包括折扣高达46%的Bose QuietComfort蓝牙耳机、38%折扣的JBL Go 3便携蓝牙音箱,以及43%折扣的INSIGNIA50英寸4K智能电视。
苹果产品也参与了此次促销,包括iPad mini优惠24%、iPad 11英寸型号优惠20%,以及Apple Watch Series 10优惠30%。
👉对此,业内人士指出:
亚马逊10月的促销节正逐渐改变传统零售业的销售节奏。
由于大规模折扣提前释放,越来越多消费者选择在10月进行节前采购,这也促使沃尔玛(WMT.US)、塔吉特(TGT.US)与好市多(COST.US)等零售商加大同期促销力度,以应对“提前启动的购物季”竞争。
与此同时,根据多项预测,今年的亚马逊大促销日将再次取得成功。
贝恩预计,在为期两天的活动期间,亚马逊在美国的商品交易总额(GMV)将同比增长7%,成为该零售商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十月份Prime活动。
Adobe预计电子商务销售额将同比增长6.2%,达到90亿美元。
这接近EMARKETER的预测,该预测预计亚马逊在此次活动期间美国电子商务销售额将增长8.8%,达到88.4亿美元。
对此,亚马逊的年度促销以及沃尔玛、塔吉特等公司的竞争促销活动已将十月初变成假日购物季的非正式开始。
根据CivicScience的一项调查:
大约三分之一的Prime大促日购物者(31%)计划利用这一活动购买节日礼物。
这种行为在Z世代中更为明显,反映出他们在日益增长的财务压力下价格意识的增强。
根据普华永道的假期预测:
超过15%的假期消费总额将出现在11月之前,因此对于希望在这个节日期间最大化销售份额的零售商来说,10月份的销售成功是必需的。
👉对此,EMARKETER的看法:
尽管我们和大多数其他预测者都预计,由于不确定性对支出造成影响,经济增长将会放缓,但消费者对十月份销售的强劲兴趣可能预示着假日季的良好前景。
然而,由于购物者优先考虑价值,亚马逊在“大促销日”的稳健表现将使该零售商处于有利地位,从而获得更大的假日预算份额。
对此,面对新的市场环境,跨境卖家需要更精细化的运营策略才能在大促中脱颖而出。
1
广告投放需要分时调控。
根据流量规律,在美国时间0-6点流量较低时段,可调低广告出价节省成本;6点后流量起量,适当提高出价获取曝光;晚上6-7点(尤其是大促最后一天)是流量小高峰,可先少量增投,待单量上升后追加投入。
2
促销工具组合使用是提升效果的关键。
Z划算适合作为长线曝光流量引擎,要求15%的最低折扣,单个ASIN费用1000美元。秒杀活动则以500美元单场费用、20%最低折扣的门槛,主打短平快销量爆破。Prime专享折扣则能精准锁定高价值会员群体。
3
库存管理必须精准。
备货量需达到日常的2倍,但同时需警惕滞销风险。
对此,卖家需要注意:
新品不宜在大促期间主推,因为链接权重低、CPC高、转化差,若确需推广,应先打强相关出单词,避免直接竞争大词。
Prime Big Deal Days不再只是亚马逊的独角戏。随着电商平台竞争加剧,沃尔玛、Temu、TikTok Shop等平台也纷纷推出类似促销活动,形成“围剿”之势。
据Tinuiti调研显示,超过一半(52%)的Prime会员计划在活动期间浏览沃尔玛的产品进行比价。这一现象表明,消费者跨平台比价已成为常态。
对于跨境卖家而言,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多平台布局可以降低对单一平台的依赖,同时扩大潜在市场覆盖范围。
Prime Big Deal Days不仅是销售机会,更是数据金矿。通过大促期间的用户行为数据,卖家可以更精准地预测年终购物季的趋势变化。
大促数据有延迟,切勿仅凭当天广告数据盲目加次日预算,否则容易导致ACOS(广告销售成本比率)爆表。
大促后需进行深度复盘,分析各促销工具的投资回报率,对滞销库存启动清仓计划,同时将买家邮箱导入EDM系统,通过邮件营销引导复购。
这些数据不仅有助于优化年底的“黑五网一”策略,更为2026年的全年营销规划提供了宝贵参考。
随着电商平台竞争格局的多元化,Prime Big Deal Days的销量虽然重要,但已不是衡量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
正当跨境卖家逐渐适应电商平台多元竞争,将经营重心从单纯追求大促销量转向广告精准度、流量转化效率与利润结构健康度之际,美国市场迎面袭来的物价上涨与消费收缩,为这一转型增添了更为紧迫的现实压力。
PART 02
美国物价上涨导致消费者消费下降
据研究表示:美国消费者信心遭受重击。84%的消费者表示将在未来六个月缩减开支。同时,大多数(68%)美国消费者认为他们承担了关税成本,而且大多数人的反应是降低消费水平,而不是选择放弃。
👉根据全球战略咨询公司LEK Consulting的调查《收银台的关税:美国消费者如何应对价格压力》,
近一半消费者表示,他们支付的费用已经超出了可接受的范围,其中服装、耐用品和美容产品的风险最大。绝大多数消费者预计未来12个月他们的财务状况和可支配收入不会有任何改善。
在消费者认为已支付的费用超出可接受范围的商品中;
耐用品位居榜首(61%),其次是服装/鞋类/配饰(57%)以及汽车和车辆产品(50%)。
一半(50%)的消费者认为美容产品超出了可接受范围,其次是宠物食品和用品(48%)以及食品杂货(46%)。
根据调查显示:
由于物价普遍上涨,74%的美国人预计会减少服装、鞋类和配饰方面的支出;
68%的人预计会减少主要家居用品方面的支出;63%的人预计会减少美容产品的支出;
50%的人预计会减少汽车及相关产品的支出;46%的人预计会减少个人护理产品的支出。
此外,还有相当一部分人表示,他们会减少食品杂货(37%)和宠物食品及宠物用品(27%)的支出。
但绝大多数(83%)的消费者表示他们会购买价格较低的耐用家居品牌或产品;
60%的消费者表示他们会购买价格较低的服装、鞋类和配饰品牌或产品;
83%的消费者预计会购买价格较低的汽车和汽车相关品牌和产品;
71%的消费者表示他们会购买价格较低的个人护理品牌和产品。
👉对此,LEK董事总经理兼本文合著者Rob Haslehurst指出:
至于企业应该如何应对,最有效的品牌和零售商将寻求制定能够反映消费者实际感受到的利益的价格,而不是简单地增加成本加价或与市场价格相匹配,这在某些公司已成为惯例。
当前的市场环境虽然充满挑战,但也为有准备的卖家提供了新的机遇。
消费降级不代表市场消失,而是消费需求的结构性转移。对性价比的追求催生了平价替代市场的繁荣。
对此,本土化运营成为关键竞争力,通过海外仓、本土发货等方式,可有效规避关税波动带来的风险。
行业正从“低价竞争”向“品牌价值+供应链韧性”进化,具备数字化能力与规则理解力的企业将构筑新壁垒。
未来一年,跨境电商行业将经历一场深刻洗牌。那些依然沿用粗放运营、依赖单一市场、缺乏产品差异化的卖家可能面临淘汰。
紫鸟浏览器专注于安全提速中国电商出海,相关信息均提供给卖家朋友们参考,不代表自身观点和立场。
配资短线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