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都没料到,煤炭和石油底下居然还埋藏着铀。要说更离谱的事,这可不是突然发现的,而是一点一点被咱们中国人自己“挖”出来的。
从五十年代开始到现在,七十多年的时间里,中国人靠一锤一铲一锤一铲地努力,终于把“贫铀国”的标签摘掉了。以前咱们找铀全靠猜测,现在可好了,靠算出来的啦。
让人挺意外的是,最近刚找到的铀矿,不是在那荒山野岭或者高原雪海,而是在油田和煤田的底下。这说明啥,懂行的人都在偷偷笑了。不过别着急,这事没那么 straightforward。到底咋回事?接着往下看。
得追溯到1955年,那会儿中国刚刚下定决心要走自主发展原子能的路子。简单说,就是要研制核武器,掌握自己的一手底牌。不过呀,麻烦就来了,建造原子弹最重要的原料——铀,咱们几乎没有存货。
那会儿,苏联的专家过来帮忙,但显然是一半心思。人家就说:“你得先搞到500吨铀矿的储量,我们才能帮你设计采矿的矿山。”
这事儿确实挺为难人嘛,可咱们中国人的劲头儿就是不服输,即使全国一块儿都没见过铀长啥模样,也要咬牙坚持往前冲。
湖南郴州金银寨这个地方名气不算大,不过中国核工业的第一步,就是从这儿走出头的。
那会儿用的还是老办法——飞机勘探。结果,嘎嘎,居然发现了异常信号。于是地质队就直奔山里,白天打钻,晚上宿帐篷,就在山顶下找到了中国第一批铀矿。
不几年来到1958年,咱们中国第一座大型铀矿——711矿在金银寨建起来了。这可不是轻轻松松就成的事儿,那会儿矿井深度都超过一百米,下边的温度高得像个蒸笼一样,工人们还得不停往里面浇冷水,才能坚持干活。可就是在那种艰难的环境,711矿还是按时投产了。
1960年4月,咱们的711矿出了第一批铀矿石。到了四年后,也就是1964年,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终于成功爆炸,所用的原料,也正是这矿里开采出来的。
这就是中国人办事的风格:别人不出力,就靠咱们自己挣。可事儿还是有难题——我们找到的铀矿,大多都是花岗岩型,开采起来费劲儿大,成本也高,品位还低。就是说,能用的特别少,花的钱却贵得离谱。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人开始琢磨:铀难道就只能在花岗岩里找?难道就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吗?真正的转折点是在2012年出现的。
那年,鄂尔多斯盆地传出一条大新闻:发现了一个超大型砂岩型铀矿,储量超过5万吨。这种矿和之前见过的不一样,埋得比较浅,开采起来方便,还对环境影响小,而且和油气田“贴得很近”。
这不仅仅是好运气,还是技术上的胜利。咱们中国科研人员借用了油气勘探的“老本行”技能,比如用伽马测井仪来定位矿体,精确又高效,一下子就开拓出了新的思路。
这还只是个开端罢了。到2018年的时候,在内蒙古通辽的钱家店,又发现了一个巨大的铀矿床,埋藏在300米深处,矿体的形成跟油气泄漏有点关系。
这种共生关系,真是把传统的成矿学说给颠覆了——原来煤、油和铀还能同时形成。就像你去挖煤,挖着挖着,忽然发现旁边藏着黄金,那运气,简直让人忍不住喊“赚翻啦”!
到了2023年,中国核工业地质局正式宣布:我们已经搭建起了一个涵盖“国内开采、海外开发、国际贸易、战略储备”四个方面的铀供应体系,真是把这个产业的布局给搞得妥妥当当、完整无缺啦!
就是说,中国已经不再是“贫铀国”了,我们拥有自己的矿源、技术实力,还能掌控局面。你以为就这样?不,真正令人吃惊的是2025年两个重大发现,让大家都瞠目结舌。
在内蒙古鄂尔多斯泾川区,官方确认那里是一个特大型的铀矿,不仅含量丰富、埋藏浅、开采也相对轻松;再加上在新疆塔里木盆地,深达1820米的地方,发现了全球最深的砂岩型工业铀矿化。这两个重磅消息,真让人觉得中国的核能储备实力越来越牛了。
这已经不算普通的“找矿”事了,简直是在打破世界纪录。更关键的是,这些矿藏还和油气田、煤田一起共存共生,这意味着中国的能源布局将会呈现出全新的逻辑链条。
说到这里,技术方面也得提两句。以前采铀的方法,动静大、环境污染重、效率还不高。可是现在,中国研发出了地浸采铀的技术,用CO₂和O₂混合液体来浸出铀矿,既环保又绿色,回收率还超过了80%。
以前一百个人才能采到一吨铀,现在一个人就能搞定几吨了。而且还不用出门,坐在办公室里一键操作,远在千里之外无人看守。这,就是所谓的“智慧矿山”,也体现了中国的速度。
不过说实在的,资源的储量也是一路飙升,从起初的十几万吨涨到现在的三十多万吨,接着还预估潜力能达到280万吨。中国如今已经稳稳站在全球第八位的铀资源大国了。
未来几年,预计还会新开采出10个大型铀矿,这里面包含了10个亿吨级别的油田和19个千亿方气田的伴生铀资源。说到底,我们已经由“哪儿有铀”变成了“哪儿没有铀”。
这背后可是少不了一帮默默付出的科技人员。比如711矿的梁启昌副矿长,他一直记得,工人在井底挥汗如雨,虽然辛苦,却依然乐在其中。
中核内蒙古矿业的阳奕汉,把地浸采铀的技术从无到有,发展到现在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了;还有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主导了深地勘探工作,打破了世界纪录。啊,他们才是真正让中国铀资源实现大飞跃的无名英雄。
中核集团就像个总指挥,把国内外的资源串成一张线,将纳米比亚罗辛铀矿的收购搞定了,还推动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铀话语权,这家伙已经变成了战略资源的护卫者。
但最重要的,还是观念的彻底改变。以前我们对花岗岩情有独钟,现在才发现砂岩才是真宝藏;过去我们依赖人力,现在则仰仗科技;
曾几何时,我们被称作“贫铀国”,如今却成为了全球主要的铀资源拥有者之一,这一变化可不是依靠运气,而是经过70年来不断努力,一锤一钎敲出来的成绩。
归根结底,中国为什么非得搞铀呢?那是因为铀,就是国家安全的靠山。现在哪,有54台核电机组在运行,还在建的有33台,一年光是铀的需求就得超一万吨。
要是真的不掌握自己的铀矿,那就意味着被别国牵着走,吃人家的饭、受人家的气。不过呢,现在中国不仅自己能搞定铀资源,供需自足,还能在国际舞台上插上一手,这才是真正的底气所在。
未来那么远吗?其实不是。塔里木那深达1820米的铀矿,就已经证明了,资源的潜力还远没有被完全挖掘出来。
中国的最新策略,正是在“攻深探盲”,往更深更复杂的地层里去找资源。同时,海水提铀、低碳采铀这些第四代技术也在一步步推进中。
配资短线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