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在西太平洋这几年频繁秀肌肉,航母编队总是来回晃,画风就是一副“我说了算”的架势。
可没想到,俄罗斯那边的军事专家亚历山大·希特尼科夫,最近在莫斯科国际安全会议上就直接点破了这个气势。
他话说得直白,一旦真动手,美军头一周损失可能就得十万人,这话听着夸张,可不少专业分析也给出了类似的警告。
其实,大家都知道台海局势一直是全球最敏感的火药桶之一。美军看似遍布全球,实际能快速调集到亚太线上的精锐,也就十万人左右,大头还得靠日本、韩国那些基地抽调过来。
航母战斗群一旦驶进台海附近,本来以为能轻松封锁海域,但现在的情况是,中国的东风系列导弹早就虎视眈眈,这些“航母杀手”专为对付大目标设计,射程远、精度高,
真要开打,美军的海空力量很可能首轮就被削掉大半。
希特尼科夫的分析并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美国自己也做过不少演习和模拟。
比如2023年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台海冲突推演,做了24次模拟,美军虽然在某些场景下挡住了进攻,
但自己也得付出丢两艘航母、十几艘舰艇、几百架飞机、上万伤亡的代价。
2024年美国国防部又说,中国的军事现代化进展太快,东风导弹阵地密集得几乎无死角,美军一旦拉长补给线,就等于把脖子交了出去。
美军总觉得卫星导航、无人机群这些高科技能撑场面,可中国的反卫星武器和网络战能力也不是盖的,一旦打起来,卫星被打瞎、指挥系统混乱,飞机都可能飞成“盲头苍蝇”,
自己人打自己都不是没可能。
这还没完,美军虽然全球力量强,但真要往西太平洋大量增兵,速度和数量其实有限。希特尼科夫就说了,一旦首波打击失利,后面增援跟不上,损失只会越来越大。
中国作战讲究速战速决,多层导弹覆盖,海空联动。别说航母了,沿海那些美军基地,遇到饱和打击也扛不住。像冲绳、关岛这些地方,防空再强也只能撑几个回合。
2025年国际危机组织还把台海列为全球高风险区,说要是盟友卷进来,全球贸易也会受重大冲击。
美军这些年拼命搞演习,比如2025年8月和菲律宾、印度、澳大利亚一起搞“太平洋威慑”,练登陆、搞补给,可一旦补给链断了,演习就暴露短板。
美军对高科技太自信了,F-35、无人机、海空联动,听起来很厉害,可真遇到中国的电子战和导弹雨,很多高精尖设备可能很快“变砖头”。
像东风-21D、东风-26这些导弹,专门针对航母和远距离目标,机动发射点多,目标大了就是活靶子。
2021年有关推演还显示,美军想赢,还得靠一些目前根本不存在的新装备,说白了就是“意淫”。
实际上,这几年中国的导弹和雷达网络越织越密,055型驱逐舰、歼-20隐身战机,性能和火力都不差。
南海、东海的岛礁成了坚固据点,美军的补给线一旦被切断,后方就成了大漏洞。
2025年兰德公司的报告也承认,美军在西太平洋能快速调动的部队其实就十万左右,根本守不过长线。
中国的打法讲究多层次立体打击,导弹、网络攻防、电子战一起上,美军越高科技越容易被反制。
说到底,美军其实最依赖的还是全球后勤和补给网络。可要是中国下死手针对,美军这些优势分分钟就变成包袱。一旦开战,弹药、燃料、食品断供,前线部队再强也没辙。
2025年日本防卫省也认了,太平洋的军力天平已经往中国这边倾斜。中国后勤大多本土化,反应快、效率高,美军还要跨洋运输,时间一长就出问题。
美军想从夏威夷运增援,半路被潜艇跟踪、导弹拦截,损失只会累加。盟友基地一旦被卷进去,像冲绳、菲律宾,损失叠加更快。
2025年6月的台海兵棋推演还模拟了美军封锁行动,结果显示破交舰队推进困难,中国单兵导弹和不对称作战让美军头疼。
希特尼科夫一针见血,美军太有自信,忽视了中国的综合实力,这种误判很可能引发更大动荡。经济上,台海真打起来,全球半导体、供应链一断,大家都得遭殃。
美国国会追加预算买激光反导,可测试下来效果也一般。
其实结局已经很明了,美军后勤一断,部队被困,胜算渺茫。中国这些年苦练内功,海空实力全面升级,导弹、雷达、补给体系日益完善。
美国虽然不断调整舰队、加紧修造船坞,但差距已经拉大。后勤链断裂后,美军的孤立局面很难扭转,弹尽粮绝只能认栽。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强调对话才是正道。
希特尼科夫的提醒其实说穿了,战争没赢家,理性沟通才是出路。近几年美军动作不断,但中国的发展节奏谁也挡不住,最后还是实力说话。
配资短线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