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人想到,荷兰政府会突然对中国企业安世半导体采取行动,直接冻结资产、暂停管理层的职位,甚至把控制权交给了外籍人士。
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是,才过了半个月,荷兰经济部长文森特·卡雷曼斯竟然主动说,几天后会与中国官员会谈。
态度转得这么快,说明荷兰那边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疼了。
9月30日,荷兰经济事务与气候政策部对闻泰科技旗下的安世半导体以及在全球范围内的30个关联公司实施了资产冻结措施,禁止他们进行资产重组、知识产权转让以及人员调动,整个限制期长达一年。
接下来的一周,荷兰企业法庭连续发出了三份紧急判决:一是暂停了闻泰科技创始人张学政在安世半导体上的所有管理职位;二是将香港裕成控股持有的公司股权交由第三方临时保管;三是委任一名独立的外籍董事,拥有公司重大事项的决策投票权。
安世半导体可不是一般的企业,曾经是恩智浦半导体的标准产品部门,到了2017年就单独运营了,2019年又被闻泰科技全资收购了。
到了2024年,安世半导体的营业额已经飙升到147.15亿元,成了全球汽车芯片的重要供应商。每年,他们大概会向全球客户发出1100亿到1200亿粒产品,服务的终端超过了2.5万家企业。
荷兰那边担心的事是“关键技术可能会被转走”。但这个理由说起来不太靠谱,毕竟,2024年12月,闻泰科技就被美国商务部列入了实体清单。
到2025年9月29日的美东时间,美商务部发布了新规,针对那些在美“实体清单”上的企业—只要它们的持股超过50%的子公司,就会同步实施一样的出口管制措施。
时间安排得这么巧,真让人难以相信荷兰是自己在独立行动。
中方反应挺快,力度也挺大,10月4日,中国商务部就发布了出口管控公告,规定安世半导体在国内的子公司和分包商不能出口一些特定的成品元件和零部件。
这招一出,正打在荷兰的七寸上。安世在国内的后端出货大概占总产能的80%,在市场上中国区的收入占了近一半,48%。要知道,没有中国工厂的封装和测试环节,欧洲那边生产的芯片根本没法完全组装出货。
安世半导体是汽车基础芯片的关键供应商,虽然他们生产的芯片不算最尖端,但出货量非常大,主要在德国汉堡制造,然后发往中国进行封装,再销往世界各地的汽车行业。
汽车厂商担心,如果僵局继续拖下去,在找到其他解决办法之前,供应链可能会出现短缺,现在这压力也传到了荷兰以及整个欧洲的汽车产业链上。
就在这个时机,另一件事也让荷兰敲响了警钟。2025年10月16日,英伟达的CEO黄仁勋在城堡证券的活动上指出,由于美国实施出口管制,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已经从95%跌到了0%。
2025年4月的新一波管控措施让H20芯片不得不停止销售,导致英伟达蒙受了大约45亿美元的库存亏损和80亿美元的潜在收入损失。
黄仁勋觉得,针对中国的限制措施很可能反过来也会伤害美国,甚至更厉害。英伟达现在的状况,就让荷兰最担心的未来变成了现实。
在汽车厂商的压力和产业链裂开的危机下,荷兰政府的立场逐渐变得温和起来。
10月19日,荷兰经济事务部长文森特·卡雷曼斯在接受本国电视台采访时表示,他预计在几天内会见中国方面的官员,一起商量怎么打破关于安世半导体的僵局。
卡雷曼斯说,荷兰的外交官一直在努力打破僵局,他自己也会在几天内和相关的中国部长见面,这事情已经升到最高层去谈了。
卡雷曼斯提到,中国车企也得靠安世半导体的芯片,咱们关系紧密,彼此都像一块儿出力,搞定这个难题,大家都有合作的心思。
这话听着挺真诚的,可荷兰还是在死皮赖脸地辩解。
卡雷曼斯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觉得我们和美国联合起来干预安世半导体的事,但实际上这次行动是为了阻止这家公司的前中国籍CEO把业务和知识产权转走出欧洲。
你这说法,说得谁都没法信吧?美东时间2025年9月29日,美商务部刚刚公布了出口管制的穿透性规则,紧接着第二天,荷兰就开始行动了。时间衔接得那叫一个天衣无缝,难怪没人会相信啊。
更别提闻泰那边说,安世在2022年营收达到了23.6亿欧元的顶峰,过去五年里,安世为荷兰带来了1.3亿欧元的企业所得税。
截止到2024年10月,安世已经全部偿还了之前的债务,达到了“零负债”的运营状态。
一家运营稳妥,为荷兰带来就业和税收的企业,荷兰政府却硬要接管,怎么看都不像是在“维护本国利益”。
眼下,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局势正悄然发生变化,英伟达退出中国市场,这事儿也不是突然冒出来的。
从2022年开始,美方连续多次实施出口限制,把A100、H20等高端芯片划入了限制名单。虽然英伟达推出了A800等符合规范的替代芯片,结果还是没能扭转整体的不利局面。
黄仁勋在2025年5月还提到市场份额跌倒了50%,没过多久,五个月不到,就彻底归零了。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本土的供应商迅速崛起,像华为昇腾这样的一些芯片弥补了市场的空缺,也验证了黄仁勋之前说的“限制会激发中国创新”这个观点。
这回荷兰政府的冒险行动,不只是让一家企业受损而已。荷兰前驻华大使高文博担心,这样做或许会引来中方的报复措施,“之前阿斯麦出口芯片设备被限制,已经让中国不少不满情绪积累。中国完全有可能用‘杀鸡儆猴’的方式,把荷兰晾在一边。像挪威和立陶宛之前就遇到过类似的情况。”
他还补充说,中方的反制措施不光局限于科技方面,还可能涉及其他行业,“比如咱们的农产品出口。以前荷兰支持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关税,现在荷兰的猪肉在中国面临更高的进口关税。”
当政治的算计压倒了商业的理智,受伤的常常是自己,英伟达的警示就在眼前,荷兰却依然选择走回老路。
现在急着想见中方,其实是感觉搬起石头砸了自己脚,全球的产业链都离不开合作,不是对立。这一点,希望更多国家能早点搞明白。
配资短线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